
-
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
-
來源:財經刊物
發佈於 2015-06-19 08:07
媒體評論-4G大車拚
2015-06-19 中國時報 周韻采
http://img.chinatimes.com/newsphoto/2015-04-01/656/a05a00_p_03_01.jpg
4G頻譜又要標售了!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預計今年下半年釋出2600MHz頻段作為行動寬頻業務之用。相較於前年第一波4G頻段的釋出,輿論討論沸沸揚揚,今年的競標卻是內熱外冷,只剩下內行人看門道。
前年底的競標讓鴻海與頂新集團首次跨足電信產業,來勢洶洶,電信界進入新戰國時代。業者歷經一年多的廝殺,各種競爭招式紛紛出籠,甚有遊走管制邊緣的合縱連橫策略,隱隱形成兩大陣營抗衡。再者,擁有頻譜的多寡直接影響到4G服務品質,使得業者間對此次競標作業與管理規則的修正針鋒相對,出現濃濃的火藥味。
回顧前年4G第一次競標,標金從底價359億飆升至1186.5億的決標價格,尤其是1800MHz的C5頻段被譽為帝王頻段,標得了256.9億的天價。業者在競標過程中面臨標金不斷上漲,甚而要求NCC祭出降溫機制,停止拍賣。這樣的天價經驗使得本次2600MHz頻段的競標有許多想像空間,立法院甚至調高標金的歲入至400億。不過,我預測天價競標不可能再發生了。
原因如下:前年釋出的4G頻段如900MHz、1800MHz原為2G頻段,皆有業者使用,只有C5頻段是乾淨立即可布建的。而新釋出的700MHz頻段,在當時技術並未完全成熟,iPhone手機亦未支援,故業者視為兵家必爭之地,標金自然就上漲了。相對的,2600MHz被認為是4G補充頻段,不若900MHz、1800MHz頻段重要,且目前僅有零星部分仍有業者使用,業者的移頻或清頻的成本相對較低。業者的選擇多,標金就不會恨天高了。
然而,前年競標除了天價問題外,尚產生了許多後遺症,如業者間互相標到對方的頻段,在缺乏互信基礎下,增加換頻的困難度,甚或發生彼此卡卡的現象。另外,NCC沒有建立一套頻譜交易制度,讓得標業者可以補償原使用業者,促後者盡速清頻,歸給前者。鑑於兩年後的3G執照期滿,該頻段為轉作5G之用,勢必再度競標,我們建議NCC應修正管理規則,避免重蹈前年覆轍。
首先,各電信業者持有頻譜的上限,應以所有持有的頻段為準,而非限制單次競標的額度,如此業者可只競標與自身技術最吻合的頻段,毋須無役不與,除免去業者因持有多頻段而有重複的建置成本外,又可避免人為炒高價格。其次,NCC在計算頻譜底價時,應同時估算並揭露已使用頻段的市場價值,並同時成立頻譜交易平台,協助業者間的補償順利進行,以利清頻。
從消費者的角度看,業者間的競爭廝殺才可創造我們最大的福祉,故如何透過良好規則的設計,使頻譜的標售能讓認真投入的業者健康存活,同時可避免炒短線的業者套利,才是NCC職責所在!(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