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
-
來源:財經刊物
發佈於 2015-08-08 09:28
散戶7大致命迷思 釐清盲點面對困境迎刃而解
【作者 /阮文非】
最近金融市場表現不好,市場自然雜音一堆,也在考驗投資人如何面對目前偏空的格局。但在思考如何操作來因應時,投資大眾往往會陷入種種迷思裡,讓人進退失據。曾經在TD Ameritrade證券擔任首席市場技術分析師畢耶曼(Jeff Bierman)就列出7種投資人常有的迷思。如果能加以克制,多少對處理現階段的行情會有幫助,並逐漸建立正確的操作方法。
空頭市場千萬別攤平
第1迷思是,以為成本平均策略(Dollar-Cost Averaging Strategy)能管控風險。這策略就是在不同價位區去建立持股部位,本意是避免一次性把資金全投入看中的標的,可避免股價大跌而讓損失擴大,並且可把投入的成本變低,這有點像散戶攤平持續下跌的投資標的那樣。但是畢耶曼認為這策略的結果是事與願違,因為這策略更像是讓人在不同價位區,投入一個持續讓人虧損的標的。
筆者用白話的說法,這就是愈攤愈平,攤到最後是愈買愈賠。股市裡有一說法,在牛市時就要小跌小買,大跌大買,但問題是牛市也可以讓人賠大錢,熊市也有賺錢機會!
畢氏舉例,投資1檔股票,以每股50元代價買進200股,等跌至45元時再買200股。2個月後再以40元買進200股。這時候持股數為600股,買進均價為45元,但是這時候的股價已經只剩40元!
這樣的結果只會耗損掉自己的實力,卻無法對沖持股上任何風險,只不過頑固地去證明自己沒有投資錯誤。偏偏這樣高度冒險的策略,卻是我們常常在媒體輿論上,許多所謂投資專家建議的投資策略之一。
畢氏認為,這投資策略的方式應該反過來用,不是愈跌愈去攤平,而是一路漲就一路追高。例如50元買200股,當股價上漲至55元就再買200股。若上漲至60元時就再買。這樣操作的結果,自然跟下跌攤平的結果是完全兩回事。畢氏強調,當持股下跌而造成損失時,要做的事是停損而不是加碼賠錢的標的。
多元化組合損失更大
第2迷思是,以為多元化就能保護自己的投資組合。畢氏指出,大部分人都認為把投資組合多元化能夠保護自己的資產,但這絕對是最大錯誤,甚至造成的損失會遠超過自己所想像。
他強調,許多人持有不同類股而認為這就是多元化投資,但以美股來說,大部分類股都跟標準普爾500指數有連動,也就是說,當大盤下跌10%時,你的投資組合愈分散各類股,跌幅也會相當於10%甚至更慘。真正要對沖持股的風險,就是買進與自己投資組合對做的選擇權賣權,或放空期指,這才是真正的多元化。
第3迷思是,以為基本面能推動股價。雖然基本面因素在股價走勢會產生一些作用,但基本面並非惟一左右走勢的動能。推動股價的主要動力是資金流向和前景看法,並非基本面。其實,在股市陷入瘋狂之前,基本面並非推升股價的絕對因素。【《非凡商業周刊》 No.948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