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
-
來源:品味生活
發佈於 2025-05-09 07:54
「家庭氛圍」好不好?看「孩子吃飯的樣子」就知道!--2
「家庭氛圍」好不好?看「孩子吃飯的樣子」就知道!--2
2. 父母在食物上的雙重標準
某些父母在吃這件事上並非真的堅守原則,而是依心情行事:
「今天我不高興,你就不准挑食;今天我覺得心情好,給你吃個甜點當獎勵。」
這不是教育,而是情緒的投射與操控。
舉例來說,媽媽自己愛吃路邊攤,卻嚴格禁止她碰油炸;冰箱裡放了幾天的剩飯菜,堅持要她吃乾淨,理由是「不浪費」。
不能以身作則的父母,會讓孩子覺得很混亂,不是說要吃健康食物,怎麼有時又能吃垃圾食物?
父母要自己吃得健康,但父母本身又亂吃,甚至是給孩子的食物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或很難吃的。
這種行為不是在教導,而是在用「吃」設下親情的選擇題:
你要我高興,就吃下我安排的;不然,就等著被指責。
白櫻就看過這樣的控制型母親,她口口聲聲對我們說給孩子吃得多健康,還算卡路里。
但我帶她孩子去超商時,孩子對超商的甜食如數家珍,超商的甜食還時常會更換款式,能那麼熟悉,就是很常吃了。
和母親說的根本對不上,她不是給孩子很難吃的食物,就是垃圾食物,總沒有中間地帶。
那孩子在面對難吃的食物時,自然會表現抗拒。
3. 吃飯拖拉的孩子,不一定是壞習慣,是他的無聲抗議
你是否看過那種吃一口飯可以嚼100下、吃一碗飯要坐一個小時的孩子?
你以為他個性很差、很挑食,可能只是因為父母用上述方式對待他,他才變這樣。
白櫻無意說「所有」挑食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有問題,但確實有一大部分是如此。
兒童心理學家Winnicott認為:「當孩子無法在家庭中獲得被理解與尊重的經驗時,他會用退化或被動的方式試圖「保有控制感」。」
吃飯變慢,就是孩子用無聲的行動說:「你可以控制我吃什麼,但我能決定什麼時候吞下去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