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
-
來源:品味生活
發佈於 2025-05-09 07:55
「家庭氛圍」好不好?看「孩子吃飯的樣子」就知道!--3
「家庭氛圍」好不好?看「孩子吃飯的樣子」就知道!--3
這不是吃得慢,是在抗議無法做主的人生。
另一種孩子則完全相反,看著飯不想吃,但後來便發狂似地猛扒飯,一口氣吃完,還嗆到。
這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抗拒不喜歡的食物,和父母的壓迫。
4. 孩子長大後,父母拒絕孩子給予的食物
在某些家庭中,孩子親手做了一道菜,興沖沖端上桌,卻換來父母一句:「這什麼味道啊?太鹹了吧!」
或是冷冷的一句「不用了,我吃飽了」,把孩子的好意推開。
或是挑剔孩子送他的食物,總是嫌東嫌西。
心理師指出,當孩子的愛意不被接納,會削弱他未來在人際中給予情感的意願與安全感。
逼孩子吃飯的父母和拒絕成年孩子食物的父母,往往是同一種人。
5. 擁有「吃的選擇權」的孩子,才有能力對人生說「不要」
如果一個孩子,從小在餐桌上就被尊重「吃多少、吃什麼」的自由,他就會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,分辨自己喜歡與不喜歡。
這份對「自我感受」的覺察,會延伸到未來的每個選擇中。
吃飯,是人生第一堂「尊重自己」的課。
英國心理學家Peter Fonagy強調,能夠認知與辨別自己情緒、需求的孩子,未來在人際關係中更能劃出健康邊界。
一個知道自己飽了就可以停止的孩子,也更能在成長中說出:「這件事我不願意做」、「這個人不適合我」。
他擁有了自我,也就擁有了人生選擇的力量。
因為他從小就連吃飯都是被尊重的,他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願。
這件事白櫻小時候也遇過,阿姨總是添一大碗飯給我,並夾一堆菜給我,也不考慮我的食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