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7/07 05:30

國內每年至少需求3千多個AI專業人才,核心技術人員明顯地成為賣方市場,不少企業難以招募到適當的AI人才。(路透)
■魏錫賓
台積電(2330)近幾年不斷擴張,對其他產業的人才募集形成壓力,但科技業的顯學不止在半導體,微軟全球徵人的1500多個職缺、Google的2700多個徵人項目中,都有超過一半與AI有關。不管是工程師或是後勤、應用人員,AI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中,國內業者、甚至智庫也搶破頭,具備核心技術的稀缺人才之薪資,更是扶搖直上。
近30年來,工業就業人數約增加50萬人,但占就業人數的比例卻從近40%,減至約35%,而服務業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,則從50%提高至60%,2024年已約有700萬人。若根據勞動部的全職受僱員工調查數據,則2024年7月底工業全職受僱人有338萬左右,其中約83%在製造業工作,而服務業則有近470萬人。
在薪資上,各行業差異亦大。任職於製造業的全職受僱員工中,超過一半是擔任操作、組裝人員(約有145萬人),這些員工在2023年的平均年薪約63萬元,遠高於占住宿及餐飲業全職從業人員超過6成的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(約有26萬人,平均年薪僅有約46萬元)。
根據證交所的資料,上市公司中,2024年非主管的全時員工年薪中位數(薪水由低至高排列,排在中間的那個人的薪水)超過百萬的電子科技公司及金控銀行業有不少,但傳產上市公司則寥寥無幾,至於年薪中位數超過200萬的企業中,除了長榮(2603)、陽明(2609)與和泰車(2207)外,其餘10幾家都屬半導體業。
半導體業的業績與薪資水準由台積電推進,而帶動台積電業績的AI發展,也迅速地成為科技業的成長希望,並在勞動市場中同領風騷。AI核心技術人員的供需已明顯地成為賣方市場,不少企業難以招募到適當的AI人才。
數位發展部的2025至2027年AI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推估,國內每年需求達3千多人,2027年可望超過4千人,且受訪廠商表示人才不足者達到6成以上,包括AI顧問、AI專案經理、資料工程師、AI與資料科學家等的招募都相當困難;而在AI應用產品化的主要障礙調查中,「合適的AI人才不足」,也成為近2年的最大困難。
除了技術人才外,PwC公布的「2025全球AI職缺動態報告」顯示,包括礦、農業在內的所有產業,已百分之百都增加AI的應用,「AI不是取代你,而是讓會用它的人取代你」,當工作內容改變,求職者的競爭者,不再只是同樣背景的同業;目前各行各業都加速採用AI,「即使全球總職缺數年減少了11.3%,需要高階AI技能的職缺仍年增7.5%」、「具有高階AI技能的員工,其薪資在2024年平均成長56%」,還高於前一年25%的成長率。
產業表現影響人才與人力的需求。台積電帶領半導體業進入每年大徵才的競爭中,而AI近幾年的發展超出預期,相關核心技術人才更為稀缺,需求大於供給的現狀,勢必將會維持一段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