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
-
來源:房產
發佈於 2015-06-15 19:46
市況差,建商與代銷錙銖必較
2015年06月15日 【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】
房地合一政策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後,地產業者個個引頸期盼利空趕快離開,讓房市回歸基本面。然而,利空看起來似乎還未遠離,因為央行開始金檢土建融及房貸戶放款的情況,深怕房價如果重挫,將嚴重影響台灣的金融業,引發一波台灣本土的金融風暴。房屋代銷業面臨空前房市景氣的衝擊,許多大型建案的代銷公司頻頻換手,出現所謂的轉手潮。預售及新成屋銷售方式面臨建商自售;代銷業者只願接包櫃或純企劃、不接包銷;推案量大減。據好房網不動產週報的市調資料顯示,近期有17個指標的預售屋建案,建商及代銷公司為了省錢,根本沒搭銷售中心,而是租用工地附近的店面來銷售。
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總銷售金額達270億元的「欣翰士林官邸」,及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總銷金額120億元的豪宅案「敦南寓所」,2案總銷金額都破百億元,居然沒搭接待中心,「省很大」的市況,成為房市從多頭轉空下的房市特殊現象。
好房網不動產週報社長倪子仁表示,房地合一重稅時代來臨,買預售屋的門檻雖然較低,可運用的財務槓桿較高,但如果建商推出預售屋的價格沒辦法有程度的「讓利」,讓購屋者「有感」,要增加成交量的難度仍很高。倪子仁認為,建商及代銷公司銷售的結構大洗牌,代銷公司為求不踢到鐵板賠錢,接案將會更保守,價格沒競爭力、產品力不強、地段又是地雷區的建案,成為代銷公司避之唯恐不急的新生存法則。
為吸引客戶上門,以往預售屋的接待中心是比大、比豪華,如今各工地的來人少得憐,就算購屋者有到接待中心看屋,但看看就走不出價者佔了大部份,房市更在房屋銷售結構丕變大洗牌下,建商及代銷業者深怕接大賠大,於是將以往動輒耗資幾百萬、甚至千萬元搭接待中心的費用省下來,避免因銷售無法突破,不但白做工還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對房屋代銷公司而言,景氣好時包銷建案「賺很大」,包銷就是在銷售時的所有支出,包括接待中心、樣品屋、銷售人員薪資成本,全由代銷公司來負擔,因此,建商的風險就降低了。但現階段景氣欠佳時,對代銷公司而言,風險變的很大,搭建接待中心的成本極高,如果案子沒有賣好,都是幾百萬元甚至千萬元在虧損。(時報資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