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力 發達集團副總裁
來源:財經刊物   發佈於 2016-01-24 16:49

港幣腳軟 考驗聯繫制度

2016-01-24經濟日報 記者吳苡辰/台北報導
上周三(20日)港幣一度貶破7.82港幣兌1美元關卡,改寫逾八年低點,也讓實施超過30年的「聯繫匯率制度」7.85港幣兌1美元關卡價位,面臨挑戰,為亞幣競貶投下另一顆震撼彈。
緊盯美元的「聯繫匯率制度」在香港實施超過30年,香港金融管理局設定波動區間為7.75至7.85港幣兌1美元;實施以來,在1997年香港政權交替與緊接的金融風暴、2003年SARS危機、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,以及近年的希臘危機等期間,都遭受過投資基金的狙擊。
今年開年以來,國際大鱷再度盯上香港。港幣自1月中旬突如其來重貶,市場又開始討論,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,是否會被迫棄守,港幣會和美元脫鉤。
綜觀這波港幣狂瀉原因,包括美國聯準會(Fed)啟動升息循環、中國經濟成長動能疲弱不振、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等,皆讓港幣承受龐大貶值壓力,市場價位以行動持續衝撞現行的制度,導致聯繫匯率制度是否崩盤,成為繼人民幣重挫後,亞洲匯市近來最熱門的話題。
樂觀者認為,香港擁有超過3000億美元外匯存底,加上背後還有中國撐腰,應有足夠火力捍衛聯繫匯率制度。
香港與中國的政府財金主管,也持續發表捍衛聯繫匯率制度的決心。
但值得留意的是,港幣遭受空頭襲擊的同時,凸顯市場對中國發展存有疑慮,一旦貶值火力再燒到人民幣上,勢必再度為亞洲貨幣戰爭增添柴火,屆時,新台幣、韓元等東北亞貨幣,恐難避免持續走貶。
今年以來,東北亞主要貨幣中,以韓元對美元重貶逾2%居冠,新台幣以1.9%貶幅緊追在後,人民幣則走貶1.3%,至於一向穩健的港幣,亦貶值超過0.5%,表現疲弱。

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