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5/05 05:30

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,將帶動半導體供應鏈跟進前往美國。但除了承接台積電的訂單外,也可望承接當地其他客戶的商機。(法新社)
記者洪友芳/專題報導

半導體 營收及EPS
美國總統川普揮出關稅大刀,迫使各國企業增加對美國投資設廠,以達成加速製造業回流,企圖讓美國再次偉大;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(2330)日前已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,預估美國亞利桑那6座晶圓廠產能到位後,台積電約有30%的2奈米產能將來自亞利桑那廠,也引發國人擔心台積電恐變「美積電」。
美國曾是半導體生產製造大國,英特爾(Intel)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霸主,但隨著半導體業生產製造轉向亞洲,英特爾近幾年在先進製程技術也節節落後台積電,美國前任總統拜登欲使美國重返半導體生產製造,於2022年8月間正式推動晶片法案(CHIPS),透過補貼方式吸引國外半導體公司前往美國投資。
台積電原計畫在亞利桑那投資3座晶圓廠,共達650億美元,川普重返白宮後,台積電於今年3月初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,包括將增加3座晶圓廠、2座先進封裝廠及1座研發中心;4月29日,川普就任總統100天,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(Howard Lutnick)赴亞利桑那參觀台積電廠區,台積電並宣布第3座廠已動工,建廠動作有加速之勢。
成本可轉嫁 台積電長期毛利率 仍逾53%
儘管半導體暫時被列入關稅豁免清單,但美國建廠與生產成本皆較台灣高出數倍。一般認為,台積電具備先進製程技術優勢,將可對客戶漲價以轉嫁成本;台積電也坦承,地緣政治走向生產在地化,包括日本、德國與美國等海外晶圓廠成本都較高,預估未來5年,因海外晶圓廠量產,公司初期影響毛利率約為每年2至3個百分點,後期因通膨、成本、潛在關稅,將擴大為影響3至4個百分點,但生產規模擴大與致力改善成本結構,長期毛利率達53%以上仍可實現。
業界認為,關稅衝擊讓台積電擴大對美國投資,將帶動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跟進前往美國,包括廠務系統、設備、材料、封測等,勢必要赴美就近服務,供應鏈廠商需多增加國際化人力,拓展海外設據點,這都會增加營運成本。但除了承接台積電的訂單外,也可望衍生出當地其他客戶的商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