鈞鈞 發達集團副總裁
來源:價值投資   發佈於 2024-07-22 13:08

MIC:近7成台灣網友玩數位遊戲 每月課金300-1000元最多人

【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】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(MIC)發布數位遊戲消費者調查,台灣有高達69%網友有遊玩數位遊戲的習慣,常遊玩類型以手機遊戲占比77%居冠,大幅領先電腦遊戲的25%、主機遊戲的17%、網頁遊戲的12%,且全年齡層皆最常玩手遊,其中36-55歲更是超過8成。調查顯示,手遊與其他遊戲類型的消長在近三年呈現擴大趨勢,與電腦遊戲的差距已從2021年23%擴大到2023年52%。 除此,觀測玩家遊戲時長,可發現每日遊玩2小時內的「輕度遊玩」愈來愈明顯,有近8成玩家每日遊戲時長介於2小時內,年成長5%,相對的,每日遊玩4-5小時以上的重度玩家下滑1.6%。資深產業分析師張真瑜表示,玩家日常娛樂眾多,長、短影音與社群媒體都會分散玩家對於遊戲的注意力,輕度遊玩趨勢持續之下,預期手遊仍是未來長期的消費者首選。 調查玩家遊戲付費行為,資策會MIC表示54%玩家沒有付費習慣,有付費者的常購買模式依序為「一次性買斷(19%)、遊戲商城(16%)、單次使用付費(15%)、訂閱制(9%)與DLC(8%)」。觀測整體玩家的每月付費金額,最多數人(44%)付費介於300-1000元,而每月付費1000-3000元、3000元以上玩家各占21%與7%。 分析手遊、電腦遊戲消費者行為,資策會MIC表示,66%手遊玩家每日登入的手遊款數介於1-2個,遊玩的前三大動力主要為「免費、有空檔就能遊玩、遊戲體驗佳」,常遊玩的前三大類型依序為「益智解謎(36%)、經營模擬(22%)、角色扮演(21%)」,其中經營模擬超越角色扮演,登上第二名。觀測手遊付費習慣,張真瑜分析,有61%手遊玩家只想玩免費遊戲,比重較前年下滑5%,推測與娛樂時間碎片化趨勢之下,玩家更有意願付費來換取在短時間內取得遊戲成就有關。針對願意付費者,手遊玩家最常付費模式為透過遊戲商城,最多數手遊玩家(64%)每月付費低於500元,15%付費介於500-1000元,而每月付費1000元以上者占21%。  針對電腦遊戲消費者行為,電腦遊戲玩家前三名常玩類型,依序為「角色扮演(29.1%)、射擊遊戲(28.6%)、益智解謎(25%)」,其中,角色扮演與射擊遊戲比例皆衰退,射擊遊戲下滑幅度(6%)為全類型最大,從第一名衰退至第二名;益智解謎類型則有微幅成長。觀測付費習慣,41%電腦玩家只想玩免費遊戲,而有付費者最常付費模式為一次性買斷。針對付費金額,5成左右電腦遊戲玩家每月付費低於500元,24%付費介於500-1000元,而每月付費1000元以上者占24%。

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