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賴昀岫/台北即時報導 2025-05-07 05:14 ET

跌倒可能會導致骨折、腦出血等傷勢,65歲以上族群更要注意。圖非新聞當事人,(本報資料照片)
受鋒面影響,台灣7日中部和北部有明顯雨勢,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倒,
骨科醫師提醒,可能會導致骨折、腦出血等傷勢,尤其骨折好發65歲以上族群,往前跌並用手撐地,可能造成手腕附近遠端橈骨骨折,或肩膀附近近端肱骨骨折;一不小心往後跌,則要留意頭部著地造成腦出血,或臀部著地的髖部骨折,如跌倒後2至3天內疼痛感加劇,建議就醫檢查。
在每個年齡層跌倒會對身體產生不同影響,尤其年長者可能因此導致骨折等傷勢。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說,跌倒不止有骨折風險,如果頭部著地還可能導致腦出血,65歲以上年長族群要特別留意,且不同季節跌倒的原因也不盡相同,夏天可能因為下雨、地面溼滑而跌倒,冬天則可能是天氣太冷、四肢循環不好所致。
跌倒骨折的部位,可能和發生當下的姿勢有關。傅紹懷舉例,往前跌時來得及用手扶,可能是手腕附近的遠端橈骨骨折,或是肩膀附近的近端肱骨骨折;如果往後倒跌倒來不及扶導致臀部著地,會是髖部骨折,頭部著地則有腦出血風險。
傅紹懷提醒,如果跌倒當下覺得疼痛感尚可,但如果在接下來2至3天內,出現疼痛感加劇的狀況,還是要建議去做檢查,因為有時候一開始只是骨裂,但是可能沒有注意到又走路或有較大受力,骨頭仍可能有位移的現象。
另外,不少人提倡「存骨本」觀念,傅紹懷建議,可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,如控制慢性病、戒菸戒酒等,並且攝取含鈣量與含維他命D比較多的食物,也要做一些負重訓練,如重量訓練、阻力訓練等,如果想做訓練又不知從何開始,可參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「長者活力體能訓練手冊」(VIVIFRAIL)。
馬偕醫院老年醫學科衛教資訊指出,國健署VIVIFRAIL依運動強度分為4級,分別為「A級失能者」,對象為無法從椅子或床上起身的高齡者,讓他們有再起身的能力 ,或者至少能夠確保安全與自理能力,並減少跌倒風險;「B級衰弱者」是指行走有困難或需要輔助才能行走的高齡者,希望能夠回復到不需要輔助情況下行走,或者至少能夠擁有自理能力與平衡感。
「C級衰弱前期者」是給有輕微步行困難,同時也有起身或平衡困難的高齡者,維持運動訓練,才能繼續保有步行能力;「D級健康者」是給擁有最少體能限制或沒有限制的高齡者,用以維持自理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