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5/05 05:30

北京當局通知國內汽車製造商,希望他們確保今年使用的晶片中,至少有四分之一為國產;但業內人士透露,該目標很難實現。(路透資料照)
驗證費時 去年底自給率僅15%
〔編譯盧永山/綜合報導〕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,中國更加希望擺脫對美國高階晶片的依賴,但顯然力有未逮。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,北京當局已通知國內汽車製造商,希望他們確保今年使用的晶片中,至少有四分之一為國產;但業內人士透露,該目標很難實現,因截至去年底該比率僅約十五%。
報導指出,今年四月底中國悄悄豁免美國製造的大部分進口晶片一二五%關稅,凸顯中國在晶片領域的弱點。業內人士指出,北京當局是在中國汽車製造商遊說後,才做出豁免關稅的決定。
美國在高階晶片領域掌握主導權,雖然美國晶片僅占中國進口晶片的一小部分,但用於汽車的關鍵晶片,如微控制器(MCU)和處理信號的模擬晶片,中國一直依靠進口。這類產品都出現在中國的豁免清單上,北京當局四月底給予美國進口的逾九成晶片豁免關稅。
過去十年,儘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減少對外國晶片的依賴,但中國的晶片進口金額持續成長。根據中國海關數據,去年中國進口晶片四一二○億美元(約十二.八兆台幣),年增十%。
知情人士透露,中國近期通知國內汽車製造商,希望確保今年使用晶片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為國產;但業內人士直言,該目標很難實現。
車用晶片設計通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,考慮到更嚴格的安全要求,還需要額外兩到三年的時間進行測試和驗證。此外,大型全球半導體公司傾向於為汽車製造商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,中國汽車製造商往往不願轉向未經市場檢驗的本土晶片製造商,畢竟這些廠商只能提供一種或少數幾種產品。
儘管中國晶片製造商打出「國產」和「使用中國芯」之類的口號,但現實是,中國仍舊依賴對汽車和其他工業品至關重要的美國晶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