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
-
來源:哈拉閒聊
發佈於 2017-12-07 05:21
簡單好操作 才有吸引力
簡單好操作 才有吸引力
2017-12-07經濟日報 記者吳映璠
英國於1999年實施個人儲蓄帳戶機制(ISA),今年已邁入第19個年頭,目前約有2,000萬英國成年人擁有ISA帳戶,占成年人口中的四成。
富達國際儲蓄暨投資產品主管Steven Pickles表示,英國ISA帳戶數大幅增長主要有投資平台興起、政府免稅擔保、以及股票投資型ISA帳戶革新等誘因。
過去十年來投資平台在英國相繼興起,概念類似於入口網站的投資平台便於投資人在平台上比較、分析欲購買的投資標的。至2017年,約六成五的英國成人透過投資平台管理ISA帳戶,是英國ISA產品分銷的重要通路。
英國甫推出ISA帳戶機制時即提供投資人免稅擔保,ISA名聲因此打響,成為具備龐大資產規模的投資產品。
2013年ISA進一步革新,准許股票投資型帳戶存放現金,這項改革便於投資人在投資風險高時變現,看好市場時再進場,投資操作更具彈性。
針對台灣推行TISA,Steven Pickles建議計畫的正式名稱及規則應該愈簡單愈好,以便於國人理解;其次閉鎖期規定不能多,一旦投資人認定資金存放進去卻不能使用,帳戶機制的吸引力就會下降;最後政府祭出的政策至少須維持十年,例如免稅或紅利政策,加深投資人對政策的信任程度。
日本在推行NISA的經驗上面臨普遍國民金融知識不足的狀況。截至2016年,40歲以上日本勞動者當中仍有高達四成表明沒有退休資產。
富達國際投資教育機構主管野尻哲史表示,許多日本人認為投資需要大筆資金,並沒有小額、定期定額的投資觀念。
另外,高齡者普遍也對「投資」一詞反感。因此改變日本人投資觀念成為日本政府推行NISA的重要一環。
野尻哲史表示,小名及清晰明瞭的正式名稱,成功地提升NISA在日本社會的能見度,他也建議台灣政府在推行這項政策時,可將「投資者」一詞改為「消費者」,因為每位投資者實際上也是金融商品的消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