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
-
來源:品味生活
發佈於 2025-08-16 08:12
這不是自私,是覺悟。
我爸今年62歲,退休快三年了。說實話,退休那天起,我以為他會像別的老人一樣,幫我們帶帶孩子,早起跳跳廣場舞,或者偶爾跟老同事出去旅游散散心。
但事實完全不是那樣。
他把退休金里大頭給了我,湊首付買房;剩下的,攢著給我兒子(他孫子)以后上大學用。自己呢,天天吃的是稀飯咸菜,一身衣服十年沒換,舍不得開空調,說吹久了對身體不好。
有次我勸他出去旅游,他一臉認真地說:“你們還沒還完貸款,我出去玩不踏實。”
直到有一天,我媽病了,進了醫院,醫生說要人陪床。我和老婆上班請不下假,我爸一個人整整守了七天七夜。輪到我去接班那天,他看著我笑了笑,說:“我沒事,老了能照顧人,是福氣。”
那一瞬間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。
他這一輩子,從來都不是為自己活的。
我突然意識到,他活得像是為我們活,也像是給別人看的——鄰居說我爸多能干,親戚說他多節省,老同事說他晚景幸福。
可他自己呢?一輩子沒坐過飛機,沒去過海邊,連一頓想吃點好的都要看我們“有沒有壓力”。
前段時間我帶他去做了個體檢,查出來三高,我一下慌了,開始反思:
是不是我們一直以“孝順”之名,心安理得地讓父母把自己活沒了?
人到了六十歲,真的不能再活給別人看了。
孩子大了,有自己的家庭;社會怎麼看你,不會多給你一口飯吃。
再節省,再能干,如果病了,痛的是你自己,累的是老伴兒。
六十歲以后的日子,說到底就兩種活法:
一種是繼續犧牲,活在別人眼里;
一種是終于醒悟,活在自己心里。
別再比誰家孩子更孝順、誰家孫子更爭氣;
比來比去,比丟了自己的晚年自由。
愿我們這一代子女,不只是嘴上說著“爸媽辛苦了”,
而是學會真正放他們自由,讓他們學會為自己而活。
活一天,就痛快一天。
這不是自私,是覺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