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中心顏得智/綜合報導
2025年5月4日 週日 下午11:59

▲新台幣上週五大幅升值創下紀錄,金融時報推測其中一關鍵原因與壽險業避險有關。(圖/記者顏真真攝)
新台幣匯率上週五(2日)瘋狂升值,美元兌台幣盤中一度來到30.77元,升值幅度最高達1.247元,終場收在31.064元,飆升了9.53角,創下紀錄。央行發布聲明強調升值受預期心理和股市買盤匯入資金。英媒金融時報專欄指出,台幣近期以來走勢迅速拉升,可能與壽險公司對沖美元避險有關,並提到台灣央行面臨進退兩難的壓力。
對於台幣升值幅度創單日紀錄,央行引述媒體報導稱美國政府與主要貿易對手國進行關稅協商時,可能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,致國內匯市存在新台幣升值之預期心理,並強調除了預期心理影響外,台北股市外資大幅買超429.24億元,並匯入資金,使國內匯市美元供給大幅增加,促使新台幣升值,央行基於職責已適時進場調節。
對於台幣近來竄升幅度極大,根據金融時報旗下財經專欄Alphaville刊文提到,台灣壽險業擁有高達1.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,多數為美國債券,成為區域金融強權,但這同時也帶來了曝險擴大的結構性弱點,壽險公司長期持有美元計價資產,在對沖有限的情況下,使得在台幣計價負債與美元計價資產間出現巨大錯配(mismatch)風險。
Alphaville專欄過去曾提到,這樣的情形在亞洲有不少案例,差別在規模上,台灣風險暴露規模遠高於日本,且具金融帳高度管制性的情況下,除非允許壽險公司向央行大舉借款,否則風險問題無法緩解。
專欄指出,台灣壽險產業將償付能力押注在「台灣央行能有效避免台幣大幅升值」的假設上,由於台灣央行過去也默許這種操作。若台幣升值幅度過大,台灣壽險業的財務結構可能遭受重創。
金融時報專欄推測,台幣近期大幅升值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壽險公司急於避險,同時也提到韓元也出現類似急升走勢,研判可能有部分壽險公司因美元避險成本高,改用韓元當作替代避險工具。
金融時報也指出,台灣央行目前陷入進退兩難的情況,因各國面對本國貨幣大幅升值時,央行可選擇印鈔以壓制強勁走勢,但現在因美國財政部緊盯各國央行干預匯率,加上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後與各國仍在協商中,處於敏感時期,台灣央行不會在此時進行干預匯率的動作,藉此避免激怒美國。
※【NOWnews 今日新聞】提醒投資人,投資一定有風險,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,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才能將損失的風險降至最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