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望 發達集團副總裁
來源:哈拉閒聊   發佈於 2025-05-04 08:09

問 :今生貧窮、多病的果報,跟過去世有關嗎?如果有,是不是宿命論,或是常見?--2

問 :今生貧窮、多病的果報,跟過去世有關嗎?如果有,是不是宿命論,或是常見?--2
漁夫將船劃向岸邊,當船接近岸邊時,他一腳跨上岸,另一腳還留在船上。那時,他無意中讓漁網,打開了一道縫隙,那條相信智慧的魚,把握住這稍縱即逝的良機,迅速地從那道縫隙中,跳出漁網,落入水中,並且立刻遊回恒河去。
由這個故事的啟示,我們可以了解到,智慧是這三項因素當中最重要的。
至於生病,有四項可能的因素,即業力、心理、時節(火界)與食物。因此,並非所有疾病都由業力造成。
佛教是分辨道理的,教導人有因才有果,沒有因就沒有果。如此的因果正見,既不是宿命論,也不是常見。
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命運,已經完全註定,無法改變,那麼你就是宿命論者。根據佛陀的教導,當一個業力成熟,而且即將結成果報時,那業力的果報,是決定的、無法改變的;但是,當一個業力尚未成熟時,它的果報,是尚未決定的、是可以改變的。
大目犍連尊者,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:在他般涅槃之前,他在過去世的某一生中,企圖殺害父母的惡業成熟了,因此,他被痛打到全身的每一塊骨頭都粉碎。即使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,仍然無法改變這種惡報。
然而,由於他已經斷盡一切煩惱,所以除了當生已經成熟的那些業力之外,其他所有的業力,都不能產生出果報。般涅槃之後,他就解脫了生死輪回,這已經改變了命運。
如果你相信,你的前世和今世是同一個人,意即同樣的那個人,從前世,投生到今世來;或者,你相信有一個靈魂,從一世投生到另一世,那麽你就是有常見。
根據佛陀的教導,沒有靈魂或自我存在。
你的前世,只是由剎那生滅的名色法構成;你的今世,也是由剎那生滅的名色法構成,它們是不同的,沒有一個不的“你”或“人”存在。
然而,有情過去世累積的業力,產生今世的有情五蘊,它們之間有因果關係,而不是完全不相關的。因此,佛教既不是宿命論,也不是常見。

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