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不降汽車關稅激怒川普?她曝恐連累這些產業:別為國產車阻礙台美談判
李孟恩
2025年7月8日 週二 下午9:57
5

美國總統川普自8日凌晨起,陸續公布各國最新對等關稅稅率,台灣目前不在名單中,不少人建議政府應將汽車關稅降至零作為談判籌碼。時代力量主席
王婉諭對此直言,全台汽車與零件業受僱者有超過8萬人,政府當然有責任照顧,但真正的照顧,應該是及早啟動產業轉型計畫,而不是靠著一張高關稅保護傘,讓全民繼續買單。
王婉諭發文說,試著想像一個平行時空:1950年代,裕隆成立,這間公司沒有止步於組裝進口件,而是投入大量研發、建立自主品牌;1990年代開始,台灣的街道上不只有許多Nissan掛牌的車,更有一款叫「Yulon V1」的國產品牌,不只大量打進國內市場,也開始出口亞洲;到了2025年,裕隆和Hyundai、KIA這些同樣受政府扶植的韓國車並駕齊驅,而自家設計的電動車,更是全球市占穩定、在歐美設廠,就連美國街頭都可以見到。在這個世界線裡,國產車產業一定是台灣的重要產業基石,國人也會願意為了保護這樣的產業,多付一點稅、多一點支持,但這終究只是個平行時空。
王婉諭:台灣幾十年來沒有催生出一個真正具競爭力的汽車工業
王婉諭表示,現實是,台灣政府幾十年來以高關稅保護國產車業,但卻沒有催生出一個真正具競爭力的汽車工業,我們繼續收著17.5%的高額關稅,但買到的卻是配備東缺西省、在安全上不得不妥協的選擇, 如今,台美貿易談判進入關鍵期。王婉諭提到,她人正好在美國,路上沒有見到任何台灣國產車,心中有著許多擔憂,如果談判觸礁,導致結果不如預期,那真的會對台灣的出口與就業市場,造成很大的影響。
王婉諭指出,根據目前行政院的說法,我方尚未收到美方第一階段的對等關稅通知信,代表談判還在進行中,但同一時間,各界也傳出部分消息指出,談判卡關的主因之一,正是台灣不願調降汽車進口關稅,如果談不成,遭殃的可不是汽車產業,而是台灣的電子、紡織、機械等主要出口,這可不是我們可以輕忽的代價。
王婉諭:政府不該靠著高關稅保護傘,讓全民繼續買單
王婉諭強調,不是說汽車產業不重要,事實上,全台汽車與零件業受僱者有超過8萬人,政府當然有責任照顧,但真正的照顧,應該是及早啟動產業轉型計畫,協助零組件與車用電子升級、拓展出口,而不是靠著一張高關稅保護傘,讓全民繼續買單。
王婉諭認為,對消費者來說,這不只是價格問題,花同樣的錢,可以買到配備齊全、安全完整的進口車,不用再為了預算而選擇少了氣囊、少了主動防護的國產車,這更是在同步在改善台灣的交通安全。